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9篇
  免费   3111篇
  国内免费   4107篇
测绘学   345篇
大气科学   1554篇
地球物理   2268篇
地质学   11210篇
海洋学   1348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188篇
自然地理   1536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576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684篇
  2019年   843篇
  2018年   668篇
  2017年   664篇
  2016年   772篇
  2015年   769篇
  2014年   993篇
  2013年   864篇
  2012年   906篇
  2011年   895篇
  2010年   783篇
  2009年   863篇
  2008年   803篇
  2007年   881篇
  2006年   779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638篇
  2003年   574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438篇
  2000年   412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318篇
  1997年   310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235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水沟北铜矿区位于新疆库车县北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吉克-塔里木陆块区、塔里木陆块、塔里木北缘隆起、库车前陆盆地,区内构造活动强烈。铜矿床赋存于新近纪中新统康村组第一岩性段,矿体呈层状,严格受地层控制。区内共圈定10个铜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赤铜矿、水胆矾、自然铜等,矿体内无夹石,顶、底板围岩均为褐红色及浅红色粉质泥岩。该矿床为砂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中部实测波浪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杭州湾中部一年实测波浪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波参数统计变化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统计分析了频谱特性。结果表明:杭州湾中部以小浪和轻浪为主,在各月分布较为均匀,年平均周期为2.97 s;最大一次波浪过程为冷空气影响所致,影响强度大于台风莫拉克;常浪向分布在东北至东南向,其中又以小浪出现较多,对应的波周期以2~4 s为主;强浪向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方向,对应的波周期主要分布在3~5 s;多数特征波参数之间相关关系较好;由谱分析得知风浪占多数,且以单峰为主。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和理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0年、2005年和2015年3期区域精密水准网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动态平差模型计算获取大别山地区水准网长期垂直运动速度场图像。研究发现,淮河平原地表下沉较为严重,大别山呈现弱隆升趋势运动,长江谷地边缘地区较大别山区呈现明显的隆升运动。跨郯庐断裂带水准剖面结果显示,垂直运动与地形呈负相关和弱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日照市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取了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数据,通过对获得的地球化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日照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认为日照市除部分元素或指标外,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与全省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接近。研究发现,日照市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含量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土壤一级标准限值,日照市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而受工业化生产和城市化建设等后期人为活动影响,日照市表层土壤中Cd,C,Hg,N,P,S,Se,Corg等元素或指标出现明显富集,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对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运动及变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利用2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以位移代替围压作为边界约束力,研究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及其运动变形。根据该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以GPS点测量位移作为模拟结果约束点,得出了较合理的块体划分模型和随时间演化的主应变分布图,并把应变高值区与近几年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作对比,得出了研究区内地震危险性可能较大的区域。另外,对模拟的甘青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的边缘带断裂左旋运动做了大概计算。  相似文献   
6.
莱州湾南岸潍河下游地区咸水入侵灾害成因及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较严重地潍河下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特征及现代自然环境条件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相对咸水入侵产生及空间范围特征的环境机理。晚更新世以来的三次海平面升降变化造成了潍河下游地区海陆沉积环境交替,形成了巨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海进时期,大面积的滨海平原被淹没,在近海平原洼地滞留的海水经过蒸发、浓缩变为卤水,成为咸水入侵的物源;海退后陆源碎屑在滨海地区沉积形成了巨厚的古河道砂层。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对地下淡水的过度开采,淡咸水水头压力差减小.卤水通过古河道砂层快速南侵。通过对潍河下游地区100余个地质钻孔水化学连续监测资料分析,阐明了咸水入侵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咸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Stress wave attenuation across fractured rock masses is a great concern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safety. When the wave amplitude is large, fractures experience nonlinear deformation during the wave propag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n normal transmission of P‐wave across parallel fractures with nonlinear deformational behaviour (static Barton–Bandis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gnitude of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is a function of incident wave amplitude, nondimensional fracture spacing and number of fractures. Two important indices of nondimensional fracture spacing are identified, and they divide the area of nondimensional fracture spacing into three parts (individual fracture area, transition area and small spacing area). In the different areas, the magnitude of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has different trends with nondimensional fracture spacing and number of fractures. In addition, the study reveals that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the magnitude of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number of fractures, and is larger than 1.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在专题研究基础上,探讨广西老厂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该矿床位于海洋山复式背斜南段的老厂穹窿构造核部,铅锌矿化受构造、地层和岩性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NE向组张扭性断裂构造中;围岩为寒武系白云岩,板岩、砂岩;矿石类型以锌为主,矿物成分简单,以闪锌矿、方铅矿与石英、白云石为主,具充填、交代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平均品位含Zn9.94%、Pb1.50%;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据地层岩石元素丰度值、稀土元素配分和稳定同位素数据、资料,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热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因此,认为本矿床实属产于寒武系轻变质岩中的层控矿型大气降水热液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
Since the late 1950's, many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explored the remains of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 in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mountains. In the main, 3-4 glaciations have been recognized. The largest one occurred in the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with piedmont glaciers, ice caps and trellis valley glaciers in many high peak regions. But here is no evidence of a unified ice sheet covering the whole plateau as described by M. Kuhle. Due to the further uplifting of the Himalayas and Qinghai-Xizang Plateau the climate became progressively drier, diminishing the extension of glaciers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elevation of the snow line during the Last Glaciation was about 4,000 m on the south, east and northeast edges of the plateau and ascended to 5500 m on the hinder northwest of the plateau. The thermal effect of the big plateau massif, the sharp increase of aridity from the southeast rim to the northwest inland area and the abrupt decrease of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已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近代数值逼近理论,给出了从时空域角度描述地壳垂直运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函数解析形式。最后给出了一个实际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